这个夏天,威海百年老街栖霞街迎来开街一周年。一年前,它以全新的面貌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。如今,这条老街不仅找回了往昔的繁华,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
张树华,一名摄影爱好者,在他的相机和电脑里存放着大量栖霞街过去一年的生动瞬间,非遗市集上手艺人的专注,小朋友举着糖画奔跑的笑容,还有游客在特色店铺前打卡的身影……300多张照片,每一帧都是老街新生的写照。
贯穿全年的活动是栖霞街的“灵魂”。从开街“复古回潮”、海风民谣季,到“国韵华彩”中秋国庆、“找喜事”非遗春节,再到500人文艺闹元宵、“书香游园会”、“童玩端午节”……每一次活动,都在百年肌理上叠加新的文化印记。
摄影爱好者张树华说,栖霞街是一个传承的地标性的文化现象。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到栖霞街来了,这里的饮食文化,这里的建筑以及老百姓在这里参与的一种程度,很多方面,在体验着一种文化现象,体验着生活的美好。
街区的热络与运营者实行的“四带”运营原则密不可分:以文旅吸引客流,以活动营造沉浸场景,以精致户外空间带动室内消费,以智慧系统联通全域、赋能商户。这“四带”,如同四股丝线,编织出栖霞街精致独特的威海韵味。
威海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玲说,他们着重也是在深挖栖霞街的历史文化上来下功夫,因为不单单把栖霞街当成一个商业街区来运营,所以就特别注重这种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商业运营创新的结合。
一年时光,栖霞街交出亮眼成绩单: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,单日最高突破5万,综合销售额超5000万元,更引入超过50%的首店,让“首店经济”成为拉动消费升级、提升城市魅力的新引擎。栖霞街更是斩获国家级文旅大奖“龙雀奖”。
这些变化,老街坊谷新华感受最深,栖霞街拆迁后,他搬到了周边小区,开街后,他又主动回来当起了志愿者。
居民谷新华说,这一年,栖霞街的活动没有停止,一直在有,给人带来一种乐趣活力。作为本地人,感觉很自豪,威海人有栖霞街这么个地方。
从沉寂到新生,从百年沧桑到活力绽放,如今栖霞街已成为威海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客厅、游客心之所向的文化地标。
孙晓玲表示,下一步除了继续深挖威海的历史文化,还要着重再去把商业业态进行一定的优化和调整,像同乐戏院,让大家对威海的戏剧文化、戏院文化继续有一个更深的了解,让外地游客更多地来把这个品牌给打出去。同时也要着重打造夜经济文化,引入一些更加受年轻人喜欢的民谣酒吧,打造街区的酒吧文化,给威海的文旅再增添一点休闲和娱乐的氛围。